找到相关内容288篇,用时4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阿赖耶识与真如及唯识古学今学辨析

    法,真如自身不能类似有为法那般直接生起出世间的智慧,真如是如如不动,是自性清净涅槃。第六意识现量真如,即以真如为所缘便生起根本无分别,以真如为增上缘便生起;由此,“阿赖耶识性”渐减,“非阿赖耶识性”渐增,增减至极,即转所依。  第八识净化,便具有真如的清净特性,由此第八识亦称为真如(佛地无垢识,即名为离垢真如、出缠真如),这便是“诸佛证五性喜,皆由等证自界故”[24],也是真谛之谓“...

    袁经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473511.html
  • 唯识学中的知识论

    正见,谓意识相应,善有漏慧。何故世间正见唯意识相应?以五识俱生慧,不能决度故。审虑为先,决度名见,五识俱慧,无如是能”。㈦有学正见:有学即初、二、三果圣者,这些圣者“身中诸无漏见”即是无分别...不能归入知识的范围了。在这里,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是“圣教量”(或圣言量),圣教量为“一切所说之言教”,“ 既非吾人所能感知,亦非推比可得”,对于佛教而言,可能这才可以算上真正的知识,但却如果从不是...

    德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973552.html
  • 唯识问答

    不然也﹔菩萨无分别必有智现前也  。客曰:何以知其然耶﹖余曰:凡夫睡眠闷绝之后,必须复  醒,外道无想定,必再起念,以此比之,当可知耳。客曰  。从此不起可乎﹖余曰﹕不能也;法尔道理,不能不起﹔譬  如子之睡欲其不醒不可也。客曰:然则菩萨纵能无分  别,以其必将更起故,则与凡夫又何异耶﹖余曰:  不然,凡夫纵能暂时敛念,然彼后起之念,即仍旧周遍计度  ,执着之见未舍一毫。...

    刘玉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1073982.html
  • 印顺长老著述中的真常唯心论以《大乘起信论讲记》为主

    烦恼,若能转不觉而成大觉,无明的生灭相便成为如来随缘摄化的三业大用。所以《起信论》的造论因缘,就是「为令众生离一切苦,究竟乐。」离杂染的烦恼,而佛的根本及自然业智()。   印老告诉我们...、律藏,对《大智度论》的用力尤其扎实,对于阿毘达磨、大乘论书,对中国的天台、华严、禅、净,也一样地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。由于印老博综整体的佛教,从教团史及思想史的立场,把大小乘各宗的来龙去脉,都看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774101.html
  • 清凉国师澄观

    于真如佛境。但他那旺盛的求知欲又驱使他扩大知识领域,进一步攀登理论思维的高峰。所以,他曾自谓曰:“五地圣人,身证真如,栖心佛境,于中起世俗念,学世间技艺。况吾学地,能忘是心?”(噬宋高僧传》卷...光,历历齐现。故圆至功于顷刻,见佛境于尘毛。诸佛心内众生,新新作佛。众生心中诸佛,念念证真。一字法门,海墨书而不尽。一毫之善,空界尽而无穷。语其定也,冥一如于无心,即万动而常寂。海湛真,光含性空。...

    郑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61780225.html
  • 人间佛教,薪火相传

    依然还是要从“身念处”起修。不相信,大家回去可以参考《成佛之道》。待到从见道位出,修道位的,才又与得以和空性相应,而起修利他的悲愿大行。   所以,导师并没有忽略禅观,而只是把那个位次稍稍延后...如果他身边多几位有大悲、大智、大勇的同愿同行者,他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力,还会不祇于此。但是这些无奈,也使得他断然从“外弘”回复到“内修”的生活,写出了更多更精采而广度深度兼具的创作,更方便了我们这些学者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189873.html
  • 发大誓愿第六 (4)

    参加研究讨论。老师讲解,讲完之后,学生提出意见,研究讨论,教学相长,这是完全著重的圆满成就。   智慧的教学跟现代学校不一样。现代教育彻底失败,才招致社会动乱不安。我们过这么辛苦,想想还是从前...我们要有理性,有智慧,把感情化成理智就对了。是觉、是悟,情是迷、是惑。   第二十三‘厌女转男愿’,经文是“若有女人,闻我名字,清净信,发菩提心,厌患女身,愿生我国,命终即化男子,来我刹土”。这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790124.html
  • 从《楞伽经》看佛教的语言文字观

    障。声闻、独觉由于断除了烦恼障而引生无漏,证见四谛,亲证我空真如,这就叫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。菩萨和诸佛由于破除了法执,断除了所知障,便有大乘无漏根本二种净智现起。这两种智所行的境界,就叫做...,是以长安为其起点,回国,也是以长安作为他的翻译及创立唯识法相宗的的地方,可见,玄奘法师与长安有着非常深的因缘。在玄奘法师所翻译的诸经论中,虽然没有《楞伽经》,但《楞伽经》与玄奘法师所译的《解深密经...

    李恕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593692.html